专业管理软件服务商和互联网产品提供商 用友专线15821811320 网站地图 知识库
行业新闻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动态 > 行业新闻

企业服务变革 从ERP 到 BIP

BIP (商业创新平台)正在开启全新的创新时代,作为“后浪”,它为企业服务产业带来新变革。

 
在企业软件领域,ERP 取代MRP,而今,BIP的兴起,也在宣告 ERP 时代将逐渐隐去……
 
我们将共同见证从 ERP 到 BIP 的时代变革!
 

商业创新平台(Business Innovation Platform, BIP)指利用新一代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技术,来实现企业业务创新和管理创新的综合服务平台。

 

01

企业管理的“香饽饽”——ERP

ERP 诞生于国外,是1990年由 Gartner 给出的名字,企业资源计划。说到底,就是企业信息技术+管理思想的结合体。源发于制造业企业的应用,逐渐扩散到零售、金融等行业。
 
90年代前后,国内企业都还处于构建自身信息化能力的初级阶段,信息化的第一个风口被财务电算化卷起。中国企业进入财务电算化时代,软件应用水平在财务系统的时代,企业的信息化需求只发生在单一的部门--财务部门。
 
在那个电脑还是稀缺物种的年代,信息传递基本靠吼。在企业,老板每月要看的财务报表,并不像现在这样便捷,登录系统企业经营数据就可一览无余。而是需要财务将制作完成的三张表打印,放在老板的案头。

纵然老板已倍感先进,但是他所看到的数据已经严重滞后半个月、甚至一个月。所做的决策也只能是滞后于整个市场周期,好在那时的市场变化并不像现在这般剧烈,有效地掌控企业经营还是足够的。
 
而那时的电脑是重点「保护」的设备,只有财务的电脑才“配”拥有客户端,在应用安装上是大家口中的单机版。
 
此时企业的数据,只在财务部门与决策层之间流动,几乎没有走出财务部门墙。
       微信图片_20200723221401.jpg

ERP 的前身是 MRP物资需求计划,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)和 MRPII  ,源生于制造企业,兴起于工业时代。ERP 概念进入中国,也几乎复刻了其在欧洲的发展,以财务为核心,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。

将 ERP 系统引入国内的,最早是1989年,上海机床厂采购了 SAP 的系统。虽然那个项目最后以失败告终,但是依然是中国企业开始应用 ERP 的一个重要节点,失败的原因不能完全归结于产品的水土不服,企业人员信息化水平不高,以及他们的管理理念不同,也是失败的主因之一。
 
而1989年那个时间点,是中国刚刚开始会计电算化的第二年,企业软件创业的第一个浪潮如火如荼,只有少数创业者注意到了 ERP 的存在。
 
相较于单一应用的财务软件,ERP 拉通了多个业务部门,从采购后端,到制造中端,再到销售的前端,企业开启了基于系统的多部门的协作。数据从此也从单一的财务部门跨向多个业务部门,并开始跨越企业边界。销售部门直面的是客户,采购部门面对的是内部各部门与渠道商。
 
互联网逐渐在企业普及,从局域网到广域网,网络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。而软件的访问和使用模式,也从 C/S 架构转向了 B/S 架构,不需要每个用户在电脑上安装客户端,而是直接打开浏览器即可完成使用。
 
但紧接着,一个词突然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之中:“信息孤岛”
 
这个词客观且象形地描述了,当时烟囱信息化建设的弊端,也从中能读出信息化工作者,以及老板的无奈。原本想通过信息化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,大干快上,导致孤岛林立,数据无法共享,快速决策也就无从谈起。在数据割裂的状态之下,每一个系统里的数据都是一个业务阶段的结果,而非全过程数据,数据的滞后,让决策判断难以准确及时,从而错失大量的市场机会。
 
正如期货市场里,数据天然地就需要实时同步和共享,以秒计的“时间就是金钱”所表达的状态被展现得淋漓尽致。正所谓,一分钟前鸡犬升天,一分钟后灰头土脸。
 
当然并不能以点概面,也有很多企业应用非常成功,ERP 也成为它们在那个时代获得竞争优势的核心因素。不可否认,ERP 在中国市场里的三十年,对每一家有管理思维的企业来说也算是“香饽饽”。

02

企业对数据服务的关注,超越流程服务

数据是公司的核心资产,要像经营资本一样来“经营”数据。—— 任正非

 
7月初,华为发布了上半年的财报,收入达到了4500多亿,刘润与「问道中国」团队一起参观了华为很少对外开放的财务作战指挥室,在那之后他分享了他所知的华为财报生成过程。
 

全球四大结算中心,1000多人协作,AR 关账,PO 关账,AP 关账,25%,63%,74%,一步一步推进。财务作战指挥室里,有一个巨大的屏幕,显示着全世界各分公司,四大结算中心的结账进程。
 
10天,不只是将上半年收入的 4500多亿数清楚,还要生成1000多张决策支持报告。


前端看似简单的几组数据 ,而背后是强大的组织能力、系统能力和数字化能力。华为从创业第一天起就开始打造这样的能力,走到这一步,它用了30年。
 
再回看任正非对数据是企业核心资产观点时,前端看似云淡风清、轻描淡写,而后端却如此厚重。
 
经历了30多年创业的华为,虽然从一开始就很注重数据对决策的重要性,但是依然经历了多年的迭代才让其具备了数字化实时决策的能力。

再看2012年成立的滴滴,一个原生数字企业
      微信图片_20200723221408.jpg

滴滴出行总裁柳青曾提到,在滴滴刚成立两年(2014年)的时候,日均订单量数百万单,每天要处理海量的数据并做匹配。而实际上,每一个订单的背后都涉及大量数据的实时分析和匹配,包括乘客打车的请求,订单分配到合适的滴滴司机,路线规划(哪段路通畅,哪个路口拥堵)……

这里所谓的“合适的滴滴司机”,是滴滴平台基于司机的交班时间、地点,喜欢接什么样的活,在哪种情况下会拒单等等日常积累的数据分析得来的。
 
在2019年7月9日中国互联网大会上,滴滴智能控制首席科学家唐剑表示,滴滴发布的出行大数据,每天处理路径规划请求就超过了400亿次。每天处理数据超过4800TB,日均车辆定位数据超过150亿。注册用户超过5.5亿,每年完成运送超过100亿次。
 
毫无疑问,滴滴是名副其实的数字化公司。
 
“水是流动的,数据也应该是。”这是曾经戴尔 Compellent 全球销售执行总监 Brian Bell 的观点。
 
数据流动,以及实时发生,共享、同步,成为企业未来竞争力的壁垒。同时,数据以网状结构的存在方式,打破了企业的边界。每一位滴滴司机,都连接了乘客,又连接了其他的滴滴司机以及其他乘客,每个数据之间的互联状态,让商业模式不断延伸。
 

因为数据,商业正在重构。无论是B2B2C模式,还是O2O模式,甚至是C2M模式。


微信图片_20200723221412.jpg


在上个月的消费购物节618上,京东推出品牌定制,其销售额真是让人不得不心生佩服,也能看到从消费者到工厂的定制级服务,有多受追捧。

在京东公布的数据里显示,蓝月亮 C2M 单品蓝月亮14.48斤洗衣液套装,6月18日成交额达5月日均成交的103倍;联想小新 C2M 轻薄本成交额为5月日均成交50倍,这类 C2M 模式的成交业绩都是数十倍以上的增长。
 
以前是工厂生产什么,顾客就买什么;工厂生产多少,市场上销售多少。而今,是一个兼顾个性的时代,定制模式更加受消费者喜欢。消费者将自己的喜好反馈给工厂,厂商再根据收集到的消费者数据进行品类的数量生产规划。
 
回到蓝月亮这样的日化制造业企业,它们的边界越来越模糊。一侧是面对极致的市场营销,另一侧则是柔性制造。企业数字化建设已完全以这两侧为主,呈现出一个极致的哑铃结构
 
华为、滴滴、蓝月亮,一家是传统的制造型 IT 企业,一家是原生的数字企业,而另外一家则是传统产品极速转向数字化的企业,三家不同的企业,从三种不同的视角却表述了同一个价值点:数据才是企业获得创新的源泉

03

BIP 搭建起商业创新生态

产品被场景替代,行业被生态覆盖。——张瑞敏

 
去年12月,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在伦敦商学院演讲中,对物联网趋势做了一个14字定义,在全球引发关注。
 
其实这句话放在整个 IT 产业都是适用的,创新源于数据,而数据的背后是场景,产品会被慢慢遗忘,但是场景会被牢牢记住,而向每个行业提供服务的不再是一家企业,而是以生态组合的方式出现。
       微信图片_20200723221416.jpg  
创新的核心是数据的实时连续和决策的及时有效,同样也是决定在未来竞争中领先的重要因素。让听得见炮火的人来指挥战斗,那至少能够让前端获取足够的数据和后备支撑。
 
从客户、技术、生态等层面来看,企业服务提供商都在朝着商业创新平台模式演进,无非传递三层价值:一是让创新更便捷;二是用技术赋能客户;三是通过生态提供完整能力。
 
回顾 Salesforce 的发展,诞生之初,就在云计算的基础上生长。虽然以 CRM SaaS “出道”,发展到今天,也已构建了一个巨大的生态平台。1999年成立,2004年在纽交所上市,这家年轻的 SaaS 企业开始了生态的构建。一方面是自研(并购)来扩大自己的产品能力;另一方面通过多种伙伴(技术伙伴、销售伙伴等)让生态越来越有张力。
 
行业里有句话说,未来的企业要么是平台上的企业,要么是平台企业。平台是未来!

04

商业创新的挑战

中国正进入普遍化和行业化的商业创新时代 。
 
在数字化和智能化驱动之下,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巨大的洗牌,都可以融合新技术刷新现有的运行方式。市场空间和机会巨大,挑战也同样存在。
 
在2019年中国企业互联网 CEO 峰会上,IDC 首席分析师武连峰解读过国外和国内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挑战:
 

从全球角度来看,至少面临五个大的挑战:

创新协作不足、经验技能不够、战术规划、孤立的组织架构、陈旧的考核体系。

从中国特色来看,有两大挑战:

1. 认知错位
CEO和业务主管对数字化转型的认识非常不统一,导致预算不足。数字化转型是一件花钱的事情,而很多CEO在没有看到价值之前,往往没有长期投入的计划。

2. 没有合适的工具做价值评估
在评估数字化转型给企业带来的业务价值上,缺乏合适的工具。

 
虽然数字化、智能化转型的挑战巨大,但它将引领企业走向以数据驱动的全新运营模式,灵活、敏捷地应对多变的市场环境。从 ERP 到 BIP,不仅是企业服务产业的变革,更是商业发展环境的跃进,商业创新时代正在到来……


上一篇:用友网络发布2020年一季度报 云服务同比增长74.4%
下一篇:用友发布YonBIP:从ERP到BIP 推进企业用数智技术开展商业创新
  • 客户服务热线
    15821811320
  • 投诉信箱
    Ufida1988@163.com
  • 扫描二维码
    关注微信